警惕!儿童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早期症状和预防要点全解析

2025-09-29

唐氏综合症(又称21 -三体综合征)是因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 21 号染色体)导致的先天性疾病,发病率约为 1/800-1/1000,患儿在外貌、生长发育、智力及健康方面会呈现出一系列特征。

一、先看外貌:这些“特殊体征”较明显

唐氏综合症患儿常具有辨识度较高的外貌特征,多数在出生后即可观察到:面部扁平,眼距较宽,双眼外侧向上倾斜(俗称“眼裂上斜”),眼角内侧有多余褶皱(内眦赘皮);鼻梁低平,鼻孔上翘,嘴巴常微张,舌头易伸出且较厚,牙齿萌出晚、排列不整齐;头型偏小且前后径短,耳朵位置偏低、形状偏小;手掌纹多为 “通贯掌”(手掌中央只有一条横纹),手指粗短,尤其是小指较短且向内弯曲,脚趾间缝隙较大,大脚趾与第二脚趾间距明显。这些外貌特征并非每个患儿都完全具备,但出现多种时需警惕。

二、再观发育:生长与运动“明显滞后”

患儿生长发育速度远慢于同龄儿童,家长可通过对比正常儿童发育标准判断:身高体重增长迟缓,出生时体重可能偏低,1 岁后差距逐渐拉大,成年后身高通常不超过 150 厘米(男性)或 140 厘米(女性);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坐、爬、走等大运动里程碑均延迟,比如正常婴儿 4-6 个月会抬头,患儿可能需 7-9 个月,正常 1 岁左右学走路,患儿可能推迟到 1 岁半甚至更久;精细动作发育也较差,如抓握玩具、用勺子吃饭等动作掌握较晚,且动作协调性差。

三、查智力与行为:认知和情绪“有独特表现”

智力发育迟缓是唐氏综合症的核心特征之一,患儿智商通常在25-75 之间,且年龄越大,与同龄儿童的智力差距越明显:语言发育缓慢,多数患儿 1 岁半后才开始学说话,词汇量少,表达能力弱,部分患儿可能存在语言障碍,甚至成年后仍无法清晰交流;认知能力差,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和学习能力有限,难以掌握复杂知识,简单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澡)需反复教导才能学会;行为方面,常表现为性格温顺、情绪稳定,但也可能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固执、重复性行为(如反复拍手、转圈),部分患儿对声音、光线等刺激较为敏感。

四、关注健康:易伴随“多种并发症”

唐氏综合症患儿免疫力较低,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疾病;约50% 患儿会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吃奶费力、生长发育进一步迟缓等症状;还可能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视力问题(如近视、斜视、白内障)、听力障碍、胃肠道畸形(如十二指肠闭锁)等健康问题,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五、家长判断与应对:及时检查是关键

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生后有上述多种症状,尤其是外貌特征明显、发育滞后时,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遗传咨询科就诊,同时,家长需调整心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耐心,为其营造包容的成长环境。

编辑|官洁洁

初审|颜欢喜

终审|储慧明

主办|中煤矿建总医院医疗品牌部新媒体组

声明|本文仅用于公益科普及医院新闻发布,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文章中所提及内容均不构成诊疗建议,也不能代表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所有内容仅供大家交流参考。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