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病因

2025-06-17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性的、多为单侧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常同时伴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200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65岁人群偏头痛的年患病率为9.3%,男女之比为1:2.2,根据2016年全球疾病研究,偏头痛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存在共病关系,部分研究亦发现其可能增加罹患认知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偏头痛多起病于青少年时期,中青年期达到发病高峰。有些人会经常发生偏头痛,每周有数次,而有些人只是偶尔发生一次。偏头痛发生时,患者可能因疼痛而无法进行日常活动。偏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还可以导致脑梗死、诱发痫性发作。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部分证据支持偏头痛起源于外周三叉神经传入纤维的激活和敏化,而更多证据表明偏头痛发作可能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如下丘脑或脑干在前驱期的激活。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皮层扩散性抑制参与偏头痛的先兆发生,并可能进一步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从而将痛觉信号传递至脑干、丘脑和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并促进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共同参与偏头痛发作。遗传因素偏头痛具有家族遗传性,约 60% 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 6倍。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参与偏头痛的发作食物:含奶酪、腌制食品、巧克力、红酒、含味精的食品添加剂等。其他:强光、过度劳累、应激(如高考、工作压力大)或应激后的放松(周末或放假)、睡眠过度或减少、不吃东西、紧张、情绪不稳等。

供稿|疼痛科

编辑|刘莉

初审|颜欢喜

终审|储慧明

主办|中煤矿建总医院医疗品牌部新媒体组

声明|本文仅用于公益科普及医院新闻发布,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文章中所提及内容均不构成诊疗建议,也不能代表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所有内容仅供大家交流参考。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