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痛、反酸、烧心”—— 出现这些症状时,很多人会分不清自己是得了胃炎还是消化道溃疡。这两种都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分别约为 20% 和 10%。掌握以下 4 个区分要点,能帮你初步判断自身情况。
一、先看疼痛“时间规律”:两者差异最明显,疼痛与饮食、时间的关联,是区分两者的核心信号:
胃炎:疼痛多无明显规律,可能在饭前、饭后、空腹时都出现,也可能与饮食无关,表现为上腹部持续隐痛、胀痛或烧灼感,疼痛程度相对较轻,有时会随情绪波动、劳累加重,休息后可能缓解;
消化道溃疡:疼痛具有严格的“节律性”,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多在饭后 30 分钟 - 1 小时发作,疼痛持续 1-2 小时后随食物消化逐渐缓解,下次进食后又会重复;十二指肠溃疡则在空腹时(饭前 1-2 小时或夜间) 疼痛明显,吃点东西或喝杯温牛奶后能快速缓解,因此部分患者会在凌晨因疼痛醒来。
二、再辨疼痛“部位与性质”:细微差别藏线索
两者疼痛部位都集中在上腹部,但具体位置和感受有差异: 胃炎:疼痛范围较广,多在剑突下(心窝处)或上腹部偏左区域,疼痛性质以 “钝痛、胀痛” 为主,偶尔伴随 “嘈杂感”(像肚子里有东西在翻腾),很少出现剧烈疼痛; 消化道溃疡:胃溃疡疼痛点更固定,多在剑突下偏右位置,疼痛呈 “烧灼痛、钝痛”,严重时可能出现 “绞痛”;十二指肠溃疡则在上腹部偏右或脐周疼痛,疼痛性质更尖锐,如 “针刺样” 或 “刀割样”,且疼痛程度通常比胃炎更明显。
三、关注“伴随症状”:辅助判断更准确
除了核心的疼痛症状,两者的伴随表现也能提供区分依据: 胃炎:常伴随 “消化不良” 症状,如饭后腹胀、嗳气(打嗝)、恶心,偶尔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刚吃的食物,很少带血;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下降、体重轻微减轻,但不会出现明显消瘦;
消化道溃疡:除了反酸、烧心,还可能出现“黑便”(大便呈柏油样、发亮发黑)或 “呕血”(呕吐物带血丝或呈咖啡色),这是因为溃疡面侵犯血管导致出血;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因营养吸收受影响,出现明显消瘦、乏力,若溃疡穿透胃壁或十二指肠壁,还会引发突发剧烈腹痛(穿孔),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
编辑|官洁洁
初审|颜欢喜
终审|储慧明
主办|中煤矿建总医院医疗品牌部新媒体组
声明|本文仅用于公益科普及医院新闻发布,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文章中所提及内容均不构成诊疗建议,也不能代表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所有内容仅供大家交流参考。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