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一旦感染,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了解败血症的成因、症状及预防措施,对保障宝宝健康至关重要。
一、新生儿败血症的成因
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三种
1.产前感染(宫内感染):
母亲在孕期患有感染性疾病(如B族链球菌感染、梅毒、TORCH感染等),病原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胎膜早破(破水时间超过18小时)会增加细菌上行感染的风险。
2.产时感染(分娩过程中感染):
母亲产道携带致病菌(如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或接触感染。
难产、产程延长或助产操作(如胎吸、产钳)可能增加感染机会。
3.产后感染(出生后感染):
新生儿皮肤、脐带或呼吸道护理不当,导致细菌侵入。
医院内感染(如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到位、医疗器械污染等)。
早产儿、低体重儿免疫力更低,更易发生败血症。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家长需密切观察以下表现
1.全身症状: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低于36℃)。精神差、反应低下、嗜睡或易激惹。吃奶减少或拒奶,体重不增。
2.皮肤表现:皮肤苍白、发花或出现黄疸加重。脐部红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
3.呼吸与循环系统异常:呼吸急促、呻吟、呼吸暂停。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下降(休克表现)。
4.消化系统症状:腹胀、呕吐、腹泻或血便。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早产儿或高危新生儿,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三、如何预防新生儿败血症?
1.孕期保健:孕妇应定期产检,筛查B族链球菌(GBS)等感染。
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防止TORCH感染(如弓形虫、风疹病毒等)。
2.分娩管理:胎膜早破者需及时就医。
确保分娩环境清洁,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3.新生儿护理: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每日用酒精或碘伏消毒,避免感染。
接触宝宝前严格洗手,避免亲吻新生儿面部或手部。
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母亲有感染史的新生儿,需密切观察,必要时住院监护。
新生儿败血症起病隐匿但危害极大,家长需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的孕期管理、规范的分娩操作和细致的护理,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供稿|新生儿科
编辑|刘莉
初审|颜欢喜
终审|储慧明
主办|中煤矿建总医院医疗品牌部新媒体组
声明|本文仅用于公益科普及医院新闻发布,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文章中所提及内容均不构成诊疗建议,也不能代表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所有内容仅供大家交流参考。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