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 8 秒就有 1 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些习惯能帮你降低风险

2025-06-26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 8 秒就有 1 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类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 “头号杀手”。从心肌梗死到脑卒中,它们的发生并非毫无征兆,不良生活习惯正是加速血管 “老化” 的关键推手。掌握科学预防方法,能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饮食:告别“三高” 陷阱

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是血管健康的大敌。过量摄入钠盐会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饱和脂肪(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易导致血脂异常,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精制糖的过度摄入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 模式:以蔬果、全谷物为主,搭配橄榄油、鱼类等优质脂肪,减少加工食品,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 5 克以内。

运动:激活身体“清道夫”

久坐不动会使血液循环减缓,代谢废物堆积,而规律运动能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促进一氧化氮生成,帮助血管舒张。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 75 分钟高强度运动(如慢跑),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清理血管内的脂质沉积。即使工作繁忙,也可利用碎片时间做深蹲、踮脚等动作,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作息:别让血管“过劳”

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风险。每晚 23 点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睡眠,能让身体进入自我修复模式,维持血压、血糖稳定。此外,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时,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同样损伤血管内皮,学会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减压至关重要。

其他:戒烟限酒,定期体检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弹性下降,二手烟也会增加患病风险;酒精则会升高血压、诱发心律失常。戒烟、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酒精量不超 25 克,女性不超 15 克)是保护心脑血管的基础。40 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家族病史者,应每年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及心电图,及时发现颈动脉斑块等早期病变。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往往历经数十年“潜伏”,从血管内膜增厚到斑块破裂,每个阶段都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改变熬夜、暴饮暴食等坏习惯,从点滴做起,才能守护血管健康,远离致命威胁。毕竟,预防永远比治疗更有意义。

编辑|官洁洁

初审|颜欢喜

终审|储慧明

主办|中煤矿建总医院医疗品牌部新媒体组

声明|本文仅用于公益科普及医院新闻发布,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文章中所提及内容均不构成诊疗建议,也不能代表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所有内容仅供大家交流参考。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分享